进入2023年,脑机接口新技术备受关注,学界密集披露研究进展,业界忙着融资、产业化。今年5月底,工信部宣布,将把脑机接口作为培育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加强脑机接口应用场景探索,加速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发展。有关专家指出,在利用脑机接口新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安全、伦理等问题。
“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什么异样。通过医生远程调控的方式进行治疗,但需要定期为植入体内的设备充电,以保持持续运转和采集信号。”近日,家住重庆两江新区的张强(化名)对《工人日报》记者说,患有抑郁症多年的他,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上海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开展“脑机接口神经调控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临床试验”,他成为一名试验患者,目前感觉症状大为缓解。
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表示,跟张强一样,23名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经一两年治疗,抑郁症状平均改善超过60%,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进入2023年,脑机接口新技术备受关注,学界密集披露研究进展,业界忙着融资、产业化。不过,有关专家指出,在利用脑机接口新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安全、伦理等问题。
所谓脑机接口,是指在有机生命形式的脑与具有处理或计算机能力的设备之间,创建用于信息交换的连接通路,实现信息交换及控制。
有关专家指出,脑机接口新技术是一种具有巨大前景和广阔市场应用基础的前沿技术,它具有很独特的优点:能实时访问大脑解码的神经数据,可以与很多认知、记忆甚至运动等活动结合起来进行神经技术调控。“读懂”大脑是世界性难题,而脑机接口可以通过采集的数字、生物组学和行为组学等标志物,来发现患者脑部哪里出现了问题,进而研究寻找治疗措施。
5月29日,工信部宣布,将把脑机接口作为培育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加强脑机接口应用场景探索,加速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发展。
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脑机接口发展已被写入“十四五”规划,要推动脑机接口产业的蓬勃发展,尤其需要提高脑机接口基础理论、信号采集、先进算法等前沿技术的研发能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与重要应用产品的攻关,稳步提升脑机接口相关芯片、关键元器件等基础工业的能力水平。
“投资市场对脑机接口技术信心不断增强。”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张倩说,资本市场看好以脑机接口为代表的神经技术的发展前景,相关投资金额和投资笔数不断增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全球有1398起脑机接口相关融资事件。
在科幻电影中,残疾人用机械臂弹唱,失语者开口说话,失聪者听到声音,人类靠意念指挥庞大的机械……如今,技术正让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走进现实。
5月25日,马斯克旗下公司Neuralink获准进行脑机接口人体试验,这被视为脑机接口迈向商业化应用的里程碑。马斯克希望这项技术帮助视障和行动不便人士,恢复视力和行动能力。
在国内,南开大学教授段峰领衔的团队曾通过侵入式脑机接口控制老鼠的行为,也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控制轮椅、汽车,近几年又投入介入式脑机接口的研究。早在2020年,浙江大学脑机接口临床转化研究团队借助脑机接口,帮助一名四肢瘫痪者控制外部机械臂与机械手,完成进食、握手动作。
科学家希望攻克技术难题,企业家期待让消费者接受全新的产品。目前,在医疗和助老端,许多脑机接口产品落地了。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中关村论坛上,脑机接口不仅成为热词之一,而且脑机接口实际应用的产品也出现在了论坛上。
在2023年中关村论坛的展示区,来自博瑞康、华脑技术、柔灵科技、臻泰智能等多家国内脑机领域企业带来了自己的产品,包括脑控打字系统、脑控复健设备、辅助睡眠的脑机设备以及能够监测佩戴人精神状态的安全帽等。
科技能够改变生活,也可能颠覆世界。脑机接口新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将安全、伦理等问题摆到了人们面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神经外科联盟执委赵继宗认为,按照外科手术标准,脑机接口设备可分为侵入式、非侵入式、半侵入式3种。侵入式和半侵入式,都需要在大脑中放置植入式设备,具有一定的风险。在未来应用阶段,还会涉及关于脑控、精神自由、公平性等问题。
“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应该把安全放在首位。”赵继宗表示,“我希望脑机接口能为瘫痪病人、癫痫病人、抑郁病人等患者解除痛苦。但是,试验的过程中很重要的就是安全,病人的安全问题解决以后才能谈下一步。安全性不只是一个数据,它需要将各种各样的数据拿出来,这需要大量的时间。”
在日前举行的中关村论坛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论坛上,脑机接口产业联盟科普与科技伦理工作组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何江弘发布了《脑机接口伦理原则和治理建议书2023》,一方面旨在促进脑机接口伦理治理体系在科研、临床和其他场景应用达成广泛共识,另一方面希望引发更多相关方共同关注脑机接口并积极参与伦理共治。
赵志国表示,在践行科技向善、顺应技术发展的同时,应做好必要的制度建设、伦理规范和立法研究,推动建立医疗教育等分级伦理管理制度,确定合理的科研和应用边界,确保相关技术的安全应用。